top of page

作為藝術評論的podcast

文:小明們@小明拆台


疫情以前,在英國的小明們的日常是這樣的:看戲,排戲,寫劇評,讀劇評,為朋友們的演出捧場,對「大牌」的作品或欣喜或皺眉頭。這些層層疊疊的和劇場息息相關的活動,這些使日常生活完整的觀劇經驗,這些穿梭在地鐵和公交前往表演場所的日夜,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今年看了多少場演出?小明們翻出行程,一一點數,超出一百場的並不在少數,有些小明幾乎每晚都在看演出,寫過的劇評在期刊和自媒體上流傳,日記即劇評,生活即劇場。

這些「理所應當」的日常都在2020年三月戛然而止。誠然,大量免費演出隨即移至線上,新的線上表演也層出不窮,但是在視覺至上的(後)疫情時代,固定的拍攝機位,限制的觀眾視角,將三維概念的劇場抹成了平面。對寫劇評的人來說,最有趣的往往是捕捉現場的即時反應,觀眾們的情緒變化並不比台上表演的分量輕。演出之後的問答和攀談,也能添加新的思考維度。得來全不費功夫的現場觀察和評述,突然變成踏破鐵鞋無覓處。三位將劇場視為日常的小明,在英國疫情的猖狂期,用podcast的形式重新聚在了一起。他們之中有的苦於少有平台交流線上觀劇的體驗,有的苦於身邊無人聚集神侃,嬉笑玩鬧,有的苦於無力思考厭倦屏幕,而podcast成為了他們每個月定期評論當下劇場變化的新方式。

客觀的條件上,如同台灣youtuber志祺七七在《YouTube觀察日記》EP033的分析,視覺作為媒介,它的市場已經飽和,以及各種錄音剪接硬體門檻大幅降低,因此podcast這種以聽覺為載體的傳達方式,成為了被各種視訊會議、線上活動轟炸的人們獲取資訊的另一種渠道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,BBC的一篇報導指出,參與視訊活動,不論會議、演出、座談等,都比參與實際活動更需要專注,也更容易讓人疲累;因此podcast這類可以讓人一心多用的載體(根據調查確實很多人在聽podcast的時候是同時在做另外一件事情,如通勤、煮飯、泡浴缸、上廁所),以低能耗的方式填補了相對空白的時間。

Podcast作為一種藝術評論,如果把藝術拿掉,就會發現這不是甚麼新鮮事,在華文圈如「隨機波動」、「文化土豆」、「百果News」,他們討論社會時事,評劇讀書。可以說,談話類的podcast本來就是一種評論,而小明們聚焦在表演藝術,從自身經驗出發。小明們也曾想過,如果把每一集逐字稿打出來,可以是一篇「評論」,但在疫情期間,用40分鐘聽一期podcast,可能比繼續鎖在屏幕前讀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得更輕鬆。而且播客的載體,可以讓小明們盡情「廢話」。口語裡的俚俗、口誤、笑聲等等,這些難以轉譯到文字上的信息,都是我們表達的一部分。我們是有著真實聲音、相互「拆台」的不同個體,而不是一個坐在書齋裡的權威。



「小明拆台」海報

「小明拆台」是我們在疫情期間作出的嘗試。既有幾個好友抱團取暖的意味,也在試圖與世界建立連接。在社群網站上推出這個計劃的時候,我們提到「關注表演藝術的各種挑戰,議題乾濕兩用、葷素不忌……」。小明們打從一開始,並沒打算做「嚴肅」的藝術評論,一來是大家都被疫情影響著,沒有這種心力;再者要吊書袋,應該比不過別人。巧的是,這種不安於室又閒著發慌的心情,反倒讓我們找到一片心之所向,在「表面輕鬆」的同時保持「內心嚴肅」。每期節目從籌備到後製的工作量,其實不亞於寫作一篇文章。播客內嵌的shownotes(節目注釋),相當於藝評的腳注,為感興趣的聽眾提供相關索引。

藉由podcast媒介,以聲音與交談的方式,三位「小明」從切身的話題聊起,呼應當下社會熱議的話題。自節目開播以來,小明們評論了疫情期間,歐洲與亞洲不同的紓困政策及其對藝術家的影響;分享(吐槽)觀看的線上表演;質疑消費免費線上資源背後的結構性問題;回應了美國黑人喬治.弗洛伊德之死,也談論了英國東亞表演圈裡與種族歧視相關的若干潛規則。延續「拆台」的精神,小明們也對自身「戲劇觀眾」的身份進行了自嘲,將「邊緣性」的表演形式引入討論:大劇場和小劇場的區別在哪裡?另類的看戲心態是怎樣的?小劇場就是反體制嗎?

Podcast世界自2004年起發展到目前,已經形成了一個廣闊而開放的生態系統。得益於這樣的系統,節目也有了一定的「出圈」的效果,若干留言的聽眾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毫無交集的陌生人,純粹因為關鍵字搜索而發現了節目。這樣的交集讓人欣喜,不禁讓人想像,這會不會是藝術評論的未來?人們在隔離期間已經逐漸習慣了遠程辦公與交流,打破地域隔閡、去中心化的文藝平台,也是否會應運而生?

節目介绍:

我們是三位住在英國搞表演和藝術的小明,喝咖啡,聊是非,性本善,拆人台。聚焦世界各地表演和藝術界的事件和現象,討論亞洲藝術家的創作和觀察。節目每月15號更新。自首期播客五月份發佈以來,節目已有超過一千次下載,聽眾來自中國大陸、香港、台灣、英國、美國、德國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等。節目官網:http://mingstrike.fireside.fm

附錄︰

台灣youtuber志祺七七《YouTube觀察日記》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FmXXrruPtQ


照片由作者提供

作者簡介:Mengting︰當代劇場研究與創作者,現居倫敦 (www.zhuomengting.com);Howl︰旅居英國的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 (https://howlyuan.com);曾不容︰中文系出身,現居英國,就讀行為和表演藝術。

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未來藝術異變的評論變異

前言 文:肥力 2020年初至今,面對全球疫情,以及不同國家的社會運動及不滿情緒,不少社區因而幾近癱瘓,藝術事業及相關人士更面臨生死存亡威脅,以致出現大量作品轉型至線上模式,網路演出及發表,更有大量文章來討論這種網上生態,繼而是談及未來的藝術創作可能方向。面對如此藝術生態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